孩子说幼儿园小朋友不帮我-尊龙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3-02-25 00:00 作者:乐玥恒姐之言 点击: 【 字体:

孩子说幼儿园小朋友不帮我?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宝宝不肯上幼儿园,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乐玥恒姐之言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孩子说幼儿园小朋友不帮我1

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后会哭会闹着不肯去幼儿园了,我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办,后面了解孩子才知道很多原因,那我们怎么帮助孩子呢?

第一我们先询问宝宝在幼儿园是否和小朋友闹别扭了,如果有,帮助孩子解决,告诉他要和小朋友好好相处。

第二,如果孩子内向,不肯说,侧面从老师那里了解一下,注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让老师帮助解决一下。

第三,宝宝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身体不舒服也导致孩子不爱上学,第四,如果是第一次去幼儿园,宝宝在陌生的环境里肯定会是不适应,慢慢就会好的。

最后在这里祝你们家宝宝永远快乐!

孩子说幼儿园小朋友不帮我2

#家长百问百答#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情商一定是培养出来的,如果说智商还有可能是遗传,那么情商是完全没有可能遗传的,环境和父母对孩子的情商高低的影响至关重要。

这种影响细微到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包括父母面对孩子的困惑时候的引导。

实际上,当孩子因为社交问题产生困惑的时候,父母的引导对于孩子情商高低的培养才是最关键的。


当孩子回家委屈表达被拒绝时,您会怎么办

当孩子回到家委屈地跟妈妈说:某某小朋友拒绝我了,她说不喜欢我,不想跟我玩。

您会怎么办呢?

告诉她:咱们不稀罕,她不跟你玩,你也别跟她玩!

或者是告诉她:她不喜欢你,你也别喜欢她,离她远点!

显然,这都是不合适的。


事实上,很多家长容易忽视这一点,见着孩子委屈地说“妈妈,我很想跟她玩,但是她讨厌我,她不想跟我玩,我感到好委屈”时,一定是心疼的,在情绪的冲动下,为了帮助孩子赚回“面子”,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法来引导孩子,非常常见。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无法接受被拒绝,孩子很容易跟朋友断交,孩子非常玻璃心,在社交中一定会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


孩子回到家委屈诉说被拒绝

昨天下午,我家正在上幼儿园小班的女儿回到家,突然跟我说:“妈妈,我觉得静静(化名)不喜欢我!”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气压很低。

我家女儿19年出生,22年春季开始上小托班,秋季上幼儿园小班,到现在已经上了一年的幼儿园了,但是她始终在学校放不开,不太愿意去敞开自己接受新朋友。

她每天上学都要抱着她的小云彩,小云彩能够带给她很大的安全感,我知道只有她彻底忘掉她的小布偶,她才能对朋友敞开心扉。

这学期相对比上学期进步很大,原来她上学是不可能忘记她的小布偶的,这两天她总是到学校才想起来,我不得已还得给她送一趟。


原来她在学校走到哪里,都要抱着她的小布偶,现在不一样了,只有在午睡的时候抱着她的小布偶,这是一个信号,表明她逐渐放开自己,有了想要交朋友的心思了。

她很喜欢静静,但是因为她之前不愿意敞开自己,静静有了自己的新朋友,所以当老师让静静跟她坐在一起的时候,静静拒绝了,这让我家女儿很伤心,她觉得静静不喜欢她。

我告诉她说:“你如果喜欢静静,那你就要跟她表白,你告诉她你喜欢她,想要跟她交朋友。”

她担忧地说:“我怕被拒绝,如果她不想跟我做朋友怎么办呢?”


我跟她说:“没有关系,我觉得你表达你对她的喜欢以后,她大概率是能接受你的,但是如果她拒绝了你,说不想跟你一起玩,也没有关系,说明她那个时候想自己玩,或者是她有了小伙伴,你找其他小朋友就好了,如果你还是想跟她一起玩,你要表现的很友善,这样她就也会喜欢上你。”

我跟她解释说:“不要害怕被拒绝,没有尝试你怎么知道就一定被拒绝呢?你之前总是拒绝别人,不是吗?所以被拒绝很正常。”

在我的开导下,她想通了,今天开开心心去上学,还给班级的女孩子们带了小礼物。

听老师说,她现在表现很好,已经可以主动表达想法,展示友好了,能够跟小朋友们玩到一起。

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


当孩子被拒绝的时候,正确引导很重要

当孩子被拒绝以后,如果家长引导不当,比如说引导孩子“冷漠、用同样的态度回应对方”,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这会滋生孩子的怨恨心理,增加孩子的自我否定感,同时让孩子成为一个“刺球”,很难合理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个人情绪反应跟着别人的态度走,这是非常被动的。

我们就是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被拒绝不可怕,我们首先要明白对方为什么会拒绝我?然后要分析,我们是不是真的想要和对方交朋友。等到这些问题都搞明白了,就不用回避现实问题了。


不用在意小孩子的“面子”问题,小孩子之间的交往很单纯,他们只表达当下的想法,愿意就点头,不愿意就摇头,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事实上,当一个小朋友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时候,另外一个小朋友是非常容易接受的。

另外,挫折教育中也包括适应社交中的“被拒绝”,学会接受“被拒绝”,孩子的内心才会逐渐强大起来

孩子说幼儿园小朋友不帮我3

南京市玄武区一男孩家长掌掴5岁幼童、推倒老人的事件,不断在网络上发酵。11月9日,南京警方通报称,涉事男子已被刑事拘留。11月10日,疑为该男子家属向受害者下跪求原谅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事件再度掀发网络热议。

本是儿童之间的矛盾为何演变成了家长间的冲突?家长该如何正确处理孩子间的矛盾?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等场所受到他人欺凌乃至受伤,家长应当如何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些问题,11月11日,新京报记者采访律师、家庭教育专家给予分析解答。

11月8日晚,监控视频截图。 来源:被打男童母亲社交平台

家庭教育中要明确“暴力是错误的”

根据网上流传的视频,11月8日19时27分许,一男子对一名男童批评教育时,突然一巴掌将男童扇倒在地。疑似男童爷爷的老人先拿起一把蓝色塑料椅砸向男子,又欲举起另一把木椅砸人,被男子连人带椅推倒在地。11月9日,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微博通报称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将涉事男子鲁某某刑事拘留。根据通报,鲁某某(男,33岁,某医院社会聘用制人员)因当天上午其儿子在幼儿园与同班男童争抢玩具时被对方戳破头皮,到对方家中讨要说法。其间,鲁某某情绪激动,用手击打该男童面部,致其仰面倒地。该男童祖父祖某某(男,64岁)先后持塑料椅、木椅与鲁某某发生肢体冲突,被鲁某某推倒致腿部骨折。

11月10日,疑为涉事男子家属登门跪求受害者原谅的视频再次引发关注。视频中,两名女子跪在地上哭求原谅,旁白反复说“你们不要这样,现在网络上还有很多人在黑我们,我不想小孩受到二次伤害”。

事件的进一步发酵是否会对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二次伤害?家长的过激行为会给孩子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北京教育学会青少年成长研究会秘书长陈刚认为,不论是被成人掌掴的男孩还是鲁某某的儿子,这一暴力事件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在孩子成长发展中,每个节点都会被特殊事件、特殊任务所影响。对被成人掌掴的男孩来说,这是人生中一次被殴打的特殊事件,而鲁某某的儿子旁观了父亲的暴力行为,也会留下负面心理印象。对两个孩子的心理干预中,必须要给孩子解释这件事谁对谁错。”陈刚提到了“内隐记忆”,他介绍,没有解释就存储在记忆空间中的事件会影响其日后的行为,孩子可能认为打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历这次事件后,也许孩子会发生睡觉惊醒等神经方面的反应,家长要做疏导工作,帮助孩子度过这一阶段。”陈刚强调,家长应引导孩子不要纠结于“被伤害”本身,而是让他反思自己打人是不对的,鲁某某打人也是错误的,要付出代价。

鲁某某事件也触发了家长内心的普遍焦虑,自己的孩子如果被同伴欺负,家长如何正确应对?“我们接受过大量校园冲突案例的咨询,发现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原则‘孩子挨打了,教他打回去’,这是不负责任的,解决的办法有很多,最后归纳到‘打’,没有一点文明社会的气息。”在陈刚看来,从专业角度看,家长首先要分析孩子受欺负的情况是“只有他被欺负”,还是“所有孩子都被对方欺负”。如果是前者,陈刚建议,被欺负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怯懦,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锻炼意志增强自信,也可以教会孩子直视对方眼睛勇敢反抗“你不可以打我,打我是有后果的!”

要教会孩子学会和暴力说不,而不是“打回去”。 图/ic photo

如果是后者,陈刚认为,从心理角度来说,对屡次欺负人的“小霸王”来讲,暴力行为对其的心理影响和伤害更大。在行使暴力的过程中,孩子形成了不良的心理定位,认为“打人”可以解决问题,家长和学校决不能纵容这一行为,否则就是“给他的人生挖了个大坑”。

处罚结果取决于受害者伤情鉴定

根据警方的通报,鲁某某目前已被刑事拘留,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的侦办中。

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律师彭艳军表示,本案中,不论小孩之前发生的矛盾如何,男子到受害者家中打小孩巴掌以及打倒老人致伤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行为。根据受害者的伤情,该男子将面临治安甚至刑事处罚。如果伤情鉴定为轻伤及以上则追究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否则不构成刑事犯罪。“刑事拘留只是一种刑事侦查强制措施,是为查清案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从家庭教育角度,如何定义鲁某某的行为?陈刚认为,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这名父亲的行为是不成熟的,且自控能力和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差,在处理孩子间的问题时任由自己的情绪肆虐、发泄。“尤其对幼童来说,孩子间的肢体冲突源自语言能力发展迟缓,家长用暴力的方式处理太无知。”陈刚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家长在发现孩子被打伤时应首先去医院验伤,拿到后续问责、追责的凭证,打人孩子的家长也要积极处理问题、解决矛盾。

“未保法”已明确各方责任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图/ic photo

鲁某某这样过激的行为固然不可取,但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等场所受到他人欺凌乃至受伤,家长应当如何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晓宇表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五条明确了学校、幼儿园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在园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幼儿园、学校是在校期间保护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2021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强化了学校的这条防线。”黄晓宇介绍,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一大亮点是,规定了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同时还应该通知双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此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

“作为家长应该理性处理孩子在校期间的矛盾,最好先行与学校沟通,通过学校这个平台化解孩子之间的矛盾,这样也对双方家长平和交流有益。”黄晓宇表示,即便学校无法处理,也可以向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反映,避免一时冲动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彭艳军建议,家长和学校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对于何为危险行为、实施危险行为的后果有所认识,并加以防范,让各方学会理性处理矛盾纠纷。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张彦君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