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字开头的诗句,可有?-尊龙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2-06-12 23:38 作者:语落读研笔记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甫字开头的诗句,可有??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下面,小编巧巧就来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甫字开头的诗句,可有?1
甫也道亦丧,孤身出蜀城.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甫也诸侯老宾客,罢酒酣歌拓金戟.
甫里先生未白头,酒旗犹可战高楼.
甫字开头的诗句,可有?2
1、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洛神赋》
2、披着鲜丽璀璨的绫罗做的衣服,戴着耀眼华美的碧玉耳坠。——《洛神赋》
3、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洛神赋》
4、珥瑶碧之华琚:佩着璀璨耀眼的碧玉耳坠。——《洛神赋》
5、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洛神赋》
6、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洛神赋》
7、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洛神赋》
8、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洛神赋》
9、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洛神赋》
10、珥,耳珰垂珠者曰珥。——《洛神赋》
11、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抗琼珶(dì)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洛神赋》
12、“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洛神赋》
13、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洛神赋》
14、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洛神赋》
15、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洛神赋》
16、伤心美好的聚会将永远断绝,哀怨从此别离会天各一方——《洛神赋》
17、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洛神赋》
18、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洛神赋》
19、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赋》
20、在水波上细步行走,脚下生起蒙蒙水雾——《洛神赋》
21、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衤农〕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洛神赋》
22、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
23、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
24、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洛神赋》
甫字开头的诗句,可有?3
《原诗》为清代诗论家叶燮所著文艺理论。被认为是继《文心雕龙》之后,我国文艺理论史上最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的一部理论专著。在这部书中,叶燮将以往诗话单纯从“诗教”、“诗法”角度研究诗歌的模式提升到审美的层次,因而它既是一部诗学论著,又是一部美学论著。
一、诗人要有开阔博大的胸襟
1.我谓作诗者,亦必先有诗之基焉。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
在上文中,作者将作诗的过程比作盖房子:“今有人焉,拥数万金而谋起一大宅,门堂楼庑,将无一不极轮奂之美,是宅也,必非凭空结构,如海上之蜃,如三山之云气,以为楼台,将必有所托基焉。
盖房子的第一步一定是打好房基,而作诗的第一步一定是诗人拥有开阔的胸襟和视野。
2.紧接着,作者举例论述:千古诗人推杜甫,其诗随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如星宿之海,万源从出……
杜甫胸襟博大,心怀万物,当他遇到某一人、物、境时,就会兴发感动,诗情油然而生。他的胸襟之所以博大,一是由于他饱读诗书,二是他经历丰富且善于体察民情。这博大的胸襟犹如浩瀚无垠的星辰大海,诗情从中迸发而出。
二、取材于古人
1.作者还是拿盖房子比喻作诗。打好了地基然后选取木材:而材非培塿(lou)之木,拱把之桐梓……当不惮远且劳,求荆、湘之楩楠,江、汉之豫章,若者可以为栋为榱(cuī),若者可以为楹为柱,方胜任而愉快,乃免支离屈曲之病。
搭建房子的木材一定要质量好的大木,要不辞辛劳去寻找南方的枕木、樟木。用这样的木材搭建的房屋才能结实。
2. 既有胸襟,必取材于古人,原本于《三百篇》楚骚,浸淫于汉、魏、六朝、唐、宋诸大家,皆能会其指归,得其神理。以是为诗,正不伤庸,奇不伤怪,丽不伤浮,博不伤僻,决无剽窃吞剥之病。意思是作诗应向古人学习, 多读《诗经》《楚辞》和以往各朝代的名师大家作品,积累素材以为我所用。
三、理、事、情相统一
文章指出作诗之本,就被表现的客观对象来说,可以用理、事、情三者来概括。天地间任何事物,都有其理、事、情可言,“三者缺一,则不成物。”“譬之一草一木,其能生发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乔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理、事、情三者既无往而不在,又无往而不合,所以不应该把诗仅仅看成抒情的,而把情和事、理割裂开来。他又说:理有可言之理,也有不可名言之理;事有可徵实(具体客观的表达)之事,也有不可施见之事,不可迳达之情。”文章以杜甫诗“碧瓦初寒外,”“月傍九霄多”等句为例,说明诗歌的艺术构思,是“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倘恍以为情”。所谓“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是不能胶柱鼓瑟(拘泥死板)以求之的。
四、诗人的胆、识、才、力
叶燮认为才外现而识内含,“识为体而才为用。”四者之中,以识为先。才和力,出之禀赋,有高下大小之分;识和胆则出之于锻炼,是后天的。识是一种辨别能力,无识则“理、事、情错陈于前,而浑然茫然,是非可否,妍媸(美和丑)黑白,悉眩惑而不能辨。”“识明则胆张”,胆张则才思流溢,横说竖说,左宜而右有。力是自成一家的表现。人各自奋其力,就不至依傍别人,而能自立门户了。
才和力是天赋,但胆和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而提高的,识就是诗人的见识和认识,通过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得以实现。
这就是叶燮论诗的简单轮廓。他以“原诗”名书,为的是“诗有源必有流,有本必达末”;“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全书都贯穿着这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