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生的孩子-尊龙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3-02-27 08:15 作者:光明网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2017年4月生的孩子?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航天新征程丨航天发射指挥员是这样炼成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7年4月生的孩子1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有这样一个技术室,他们承担着为火箭控制系统测试的重任,控制火箭按预定弹道飞行,准确入轨,被誉为火箭的“神经中枢”。
组建12年,先后执行21次航天发射任务。特别是在2年时间内,发射场顺利将空间站3个舱段与4艘天舟飞船送入太空。这个由01指挥员廖国瑞担任室主任的技术室,更是在这7次建造任务中屡建奇功,擦亮了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的金字招牌。
南海之滨,种下梦想的种子
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首个滨海发射场,于2009年开工建设。第一批建设者参与见证了发射场从“滩涂丛林”到“厂房林立”的过程。
2011年,带着一辈子干航天的情怀来到文昌的该室工程师吕波,仍然记得刚到发射场的场景:“没有高耸的发射塔,也没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有的只是漫天飞扬的工地尘土和一望无际的荒草灌木。”
莽莽森森的椰林中,几座民院是他们居住、开会的地方,临时搭建起的板房、废弃的小学,就是他们办公的场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即便是这般一穷二白的艰苦环境,也没有浇灭吕波和同事们在这里“扎根海岛,建功航天”的志向。
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他们把成立之初为数不多的20余人,分出一半的力量奔赴全国各地跟踪火箭研制、设备生产,留下一半的人员承担初期建设工作。
在北京、天津、西安……他们一边学习控制系统理论知识,一边学习新型号火箭技术理论,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编出了近百万字的操作规程和数十本配套教材,成为后来组织火箭发射的原始技术资料。
就这样,这群年轻人的航天梦想在最南端的海岛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椰林深处,绽放奋斗的花朵
2016年6月25号,文昌航天发射场响起第一声“点火”口令,长征七号首飞任务圆满成功,控制系统表现堪称完美,圆满完成首秀。
据统计,全世界新型号火箭首飞任务成功概率仅为51%,每一次新型火箭腾飞,都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
2016年11月3日,是我国现役运载能力最强、最先进火箭——长征五号的首次发射日。
这是中国航天史最牛的口令!当发射程序进入-90秒时,控制系统指挥员韦康,下达了“转电”口令。他的话音刚落,主控微机岗位报告:主控计算机报错!还没来记得反应,韦康再次报告:“01,终止发射!”
进入倒计时10秒钟,01指挥员在读“10、9、8、7、6……”时仍有2次中断,这也是中国航天史上从未发生过的。
“转电异常”“开算未好”让在场人的心一提再提,临危不乱,稳妥处置,久经磨难的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
2017年4月20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精准入轨,三战三捷,这帮怀揣梦想的航天青年在一次次的追梦奋斗中,收获幸福的花朵。
问天路上,茁壮挺拔的枝干
航天事业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发射场技术复杂、系统庞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任何一项工作出现纰漏,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但每次“失败”都会让这支队伍更加成熟,每次“失败”都会成为他们的加速起跑点。
2017年,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任务失利,给信心十足的控制系统团队“当头一棒”。
在迎接长五遥三复飞的908天里,一轮轮专业授课、一遍遍完善文书、一次次推演演练,自主设计电路沙盘、连接器操作箱,练理论、练操作、练协同,一心用万无一失的准备、用厚积薄发的本领,打赢翻身仗、荣誉仗。
2019年12月27日,“胖五”重新矗立在文昌发射场的发射工位上。随着01指挥员一声令下,“金手指”于鹏果断按下发射按钮。
复飞成功,“胖五”归来,再问苍穹!
航天发射是一项高风险的系统工程,中国航天也是伴随着失败和挑战成长起来的。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肆虐蔓延,近半岗位人员不能如期归位,两发新型号火箭首飞任务并行,莫大的挑战摆在控制系统面前。
那段时间,控制系统办公室和测试间常常灯火通明,但没人叫苦叫累,大家都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定要用任务圆满成功为祖国加油!
最终,控制系统顶住压力、咬紧牙关、攻坚克难,取得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任务成功。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天舟二号任务的“三加两泄”又一次考验着这支队伍。
2021年5月1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任务,射前出现蓄压器压力异常情况后,任务两次中止发射后,推进剂两次泄回再加注。
天舟二号任务01指挥员王宇亮说:“面对突出故障,边继续测试流程、排查故障,一边问题归零,一边组织推进剂泄回,岗位人员连续奋战70余小时,成功处置我国航天史最大规模推进剂泄回任务,为夺取任务最终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太空征程,结出胜利的果实
在浩瀚太空完成交会对接就像“穿针引线”,容不得一丝误差,这要求运载火箭做到“零窗口”发射。
该室副主任于鹏说:“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要求‘零窗口’发射,这对控制系统在点火前的各项操作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了保证“零窗口”,控制系统指挥员尹景波带领团队反复细化射前流程,将发射前工作精确到分钟,发射前甚至精确到秒,确保射前每一节点、每一项操作精细精准。
多轮次发射前流程演练,让岗位人员熟练掌握每一条口令下达时机、每一项操作内容,确保人员对几百个状态和上千项参数,能够迅速判读、快速反馈。
针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推演,他们设定了百余个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制定了四百余条处置措施,每项准备都是力求“零失误”。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经过控制系统团队齐心协力,高标准做到了“问天”“梦天”点火误差在1秒以内,“梦天舱”更是以百公里相差几米的超高精度到达预定轨道,而且是入轨精度越来越高,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入轨精度临近“可测量”的极限。
“上午下单发货,中午就签收!”针对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他们更是采取射前“弹性倒计时”应急处置策略,确保火箭准时发射,飞船精确入轨,为实现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新纪录打下基础。
一次次成功的背后,是全体航天人的艰辛奉献。该室先后承担参与科研项目21项,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25篇,7人获全国性质数学建模竞赛奖项,走出“双料01”王光义、“博士01”马亚奇、“空间站三舱01”廖国瑞、“天舟专属01”王宇亮等4名“01”指挥员,涌现出7位控制系统指挥员,7位按下点火按钮的“金手指”……
向阳花开、向海而生、向天图强,这群扎根发射一线的“智控先锋”用追梦奋斗,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黄国畅 倪健康 张座通 李帆
来源: 央视网
2017年4月生的孩子2
“哥哥,慢点喝。”在云南昆明一家康复医院的病房里,3岁的弟弟小园吃力地把哥哥扶起来,试了试水温之后把水端到哥哥的嘴边,熟练的样子让人十分心疼。“大儿子小金查出重病,小儿子出生后,孩子爸爸不堪压力离开了我们这个家。我只能带着两个孩子一起求医,每天都焦头烂额。好在小儿子十分懂事,否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坚持下去。”看着两个可怜的孩子,妈妈宁选香偷偷抹着眼泪。图为妈妈带小儿子陪大儿子做治疗。
宁选香来自云南大山里,原本生活还算安稳幸福。2017年4月,5个月的大儿子小金一天晚上在睡觉时突然抽搐失去意识,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脑瘫和肢体功能障碍等病症。也是从这一天起,这个家再也没有了笑声。图为病房里,妈妈在照顾小金。
医生说小金只能通过长期的康复治疗病情才会有好转,但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昂贵的费用。可是医院里每天花钱如流水,治疗的费用一项就要几百块,小金每天要做五六项,再加上打针吃药,不到半个月就花了一万多。宁选香结婚后就在家照顾家庭,只有丈夫在工地扎钢筋,挣的钱除去吃喝本来就所剩无几,因为实在拿不出钱给孩子治病,宁选香无奈只能带着小金先出院。图为小金在做康复训练。
回家以后,由于买不起特效药宁选香只能去中医诊所开方子,自己熬药给小金喝。等攒上一点钱,宁选香就立刻带着小金去医院治疗,钱花光了就回家继续攒钱。1年多来,小金只能断断续续地接受治疗。眼看着小金治疗没有一点起色,家里欠的钱却越来越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丈夫和宁选香商量趁着年轻再生一个孩子,以后两个孩子也能互相有个照顾。图为妈妈带小金去做治疗。
开始宁选香坚决反对,“我们家这种情况,小金还等着钱治病,哪有钱再养一个孩子啊。”可是经过丈夫反复劝说,宁选香知道自己无法照顾小金一辈子,于是2018年8月生下了小儿子小园。图为宁选香和儿子小金。
可没想到小儿子出生后,丈夫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大儿子小金的态度越来越冷漠,每次回家都只抱着小儿子玩,小金在旁边哭也当做没看见一样。时间长了夫妻俩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一次两人在激烈争吵后,丈夫一气之下离开了家。“小金治了这么久,钱没少花却没有一点好转,以后我不管了,要救你自己救吧。”宁选香没想到丈夫会说出这么冷漠的话,蹲在地上放声大哭。图为妈妈给小金做康复训练。
丈夫离家以后,家里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了。宁选香只能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有时候靠接手工活挣一点钱糊口,小金的治疗也只能停止。直到2020年6月,宁选香得知昆明的一家医院费用有减免,她四处求人借钱,才有机会带着小金去医院继续治疗。由于小儿子太小离不开人,宁选香只好也带到医院一起照顾。图为妈妈教小金认植物。
小儿子小园自幼在医院里长大,他好像知道妈妈十分辛苦,日常很少哭闹。长大一些学会走路以后,就不让妈妈背自己了,宁选香在前面抱着哥哥走,他就努力在后面跟,每次都跑得气喘吁吁。哥哥做肢体训练时,常常因为疼痛大声哭喊,每次小园都会蹲在旁边,捧着哥哥的脸给他擦眼泪,嘴里不停地鼓励:“哥哥,不哭不哭。”医生们都夸小园懂事,只有宁选香觉得愧对小儿子,站在一旁红了眼眶。图为宁选香和两个儿子。
经过治疗,小金现在已经能坐起来了,也对外界有了认知,甚至叫出了第一声“妈妈”。宁选香对未来越来越充满信心,她知道儿子有希望了。图为宁选香在照顾儿子。
可高兴之余,宁选香看着刚刚医院发来的催缴通知,心又被紧紧掐到了一起。“现在只有我们娘仨相依为命,两个孩子又不能没人照顾,我又不能出去挣钱。小金的治疗都是靠着借钱才维持到现在,如今我们家已经是债台高筑借无可借了。现在孩子的病终于有了好转,可我实在拿不出钱来了,怎么办啊。”宁选香满是无奈,她不知道还能怎么做才能留住儿子的希望。图为宁选香。
进入下面的小程序,可以帮助孩子
(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
自2022年2月以后您在今日头条看见都是集体项目,同类孩子共同一个捐款项目,款项会根据该篇稿件数据拨给相应孩子。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头条公益##图片故事##摄影头条#
2017年4月生的孩子3
2017年8月8日中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产房内,一名妇女满脸通红,大汗淋漓。 疼痛难忍,她却默不作声,坚持着。
仔细一看,她的小腿下面是一对钝的假肢。 再看,她的两只手,只剩下大拇指,紧紧的勾在手术台的扶手上。
她叫林琼敏,是一位手足不全的残疾母亲。
中午12点左右,一声哭声,一个健康的男婴降生了。
“感谢所有医护人员,因为有你们,我的生命才能如此完整。”
林琼敏用残缺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抱起孩子,眼里含着泪水,频频向周围的医生护士道谢。
女人内心柔弱,为母亲坚强。 林琼敏的妈妈之路真的很艰难。
那么,她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
反复高烧
林琼敏,1983年出生,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
7岁之前,林琼敏的生活和同龄人没什么两样。
虽然父母都是农民,条件一般,但对女儿非常疼爱,衣食住行从来不缺。
1989年9月上旬,林琼敏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
在学校,林琼敏乖巧、听话、吃苦耐劳,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厄运正逐渐向这个懂事的女孩逼近。
1990年的一个夏天的傍晚,林琼敏放学回家。
一进屋,她就把书包扔了,无力的瘫坐在椅子上。
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瞥了她一眼,发现女儿脸色不太对,关切地问道:“小敏,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
林琼敏勉强笑了笑,缓缓说道:“可能是天气太热了,没事,我先去休息一下。”
于是,她把她抱了起来 背着书包,摇摇晃晃地走向房间。
躺在床上,林琼敏只觉得浑身火辣辣的,脑袋都快要爆炸了。 所有的人和事都在她的脑海里盘旋,很是混乱。
很快,她就睡着了,但还是觉得被一股热浪包裹着。
另一边,妈妈正在做饭,爸爸从地里回来了。 “小敏,饭做好了,出来吃饭吧!” 妈妈大声催促。
“小敏,你爱吃的菜都是妈妈做的,你不出来我都吃光了。” 爸爸也开玩笑的答应了。
通常这种时候,林琼敏都会像风一样冲到饭桌前。
就在今天,无论怎么呼唤,都没有任何回应。
“她刚才有点不舒服,可能是睡着了。” 妈妈担心的说。
夫妻俩紧张地对视了一眼,然后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女儿的房间。
“小敏,小敏……”妈妈轻轻拍了拍女儿,小声叫道。
不对,林琼敏好像处于昏迷状态,意识还不清楚。
然后,妈妈的手伸向女儿的额头,又条件反射似的缩了回去。
“好热,可能是发烧了!” 妈妈着急的说。
父亲脸色瞬间变了,还没开口,就翻箱倒柜,找体温计和退烧药。
外面的诊所已经关门了,夫妻俩只能先给女儿吃药。
紧接着,两人也不顾吃饭,一步步守在女儿身边。
凌晨时分,林琼敏被窝里满头大汗,烧也渐渐退了,夫妻俩才安心去休息了。
谁能想到,第二天,妈妈想叫女儿起床上学,却发现她又烧了。
血管栓塞
“就是普通的发烧,没什么大碍,估计是感冒了。”
保健所的医生粗略看了一眼,开了一剂退烧针和一些感冒药。
果然,打了一针,林琼敏的烧很快就退了。
但出乎林家夫妇意料的是,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林琼敏断断续续地反复发烧。
显然,这绝对不是门诊医生说的“普通感冒”。
无奈之下,夫妻俩只好带着女儿到市里的大医院就医。
诊断结果一出,两人顿时傻眼了。
“孩子有血管栓塞,怎么不早点来检查?”
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让这对单纯的夫妻瞬间崩溃,泪水夺眶而出。
“医生,能治好吗?”
“是的,这不是绝症,还有痊愈的机会。”
“那……要多少钱?” 父亲疑惑的问道。
“至少需要10万元。”
10万元对于一个靠土地吃饭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夫妻俩顿时傻眼了。 就算他们变卖一切,倾家荡产,似乎也无法弥补这笔巨额的治疗费用。
夫妻俩看着女儿难过的样子,心都碎了。
但迫于经济状况,两人只能忍着心痛带着女儿回家。
父亲回家后,到处寻根问底,死马当活马医,亲自给女儿治病。
谁能想到,三个月后,林琼敏的身体竟然出现了巨大的病变。
“她手上的皮不断脱落,手指也在慢慢腐烂。 小腿下的两只脚变黑变软,直接腐烂了。 最后只剩下两个大拇指了。” 母亲伤心地回忆道。
当父亲着急将林琼敏送到医院抢救时,已经来不及了。
为了挽救林琼敏的生命,医生只能建议截肢。
当林琼敏再次苏醒过来时,她已经无手脚,内心的绝望可想而知。
然而,当她看到父母泪流满面时,她极力压抑着快要失控的情绪。
看着女儿手脚残废,林家夫妇愧疚得泪流不止。
林琼敏反而温情安慰父母:“爸妈,不要难过,我会乐观的生活,重新站起来,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家庭变得更好。”
为了适应残废的身体,林琼敏卧床整整一年。
从简单的吃饭、捡东西,到刷牙、写字,林琼敏都得从头学起。
为了回学校,林琼敏开始学跪。
没有了她的脚,她再也无法迈着轻快有力的步伐行走。
每一步,她都“走”得很吃力。 练多了,膝盖就会青紫,甚至脱皮发炎。
但是所有的痛苦都比不上不能上学的痛苦。
幸运的是,经过两年多的练习,林琼敏不仅可以自理,还能熟练地用膝盖走路。
10岁那年,妈妈献给林琼敏量身定做一双长达80码的布鞋。
就这样,林琼敏拖着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一步一步,跪进了学校。
好好学习
没有双脚,林琼敏的身高比别人矮很多。
在同龄人中,林琼敏显得格格不入。 久而久之,她逐渐产生了自卑感。
“我的父母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 他们总是鼓励我努力学习,做一个自力更生的人。”
回想起这段艰难的时光,林琼敏心痛不已。 幸运的是,她的父母从未离开过她,给了她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障碍。
在校期间,为了不迟到,林琼敏总是比同学们早起半个小时。
宿舍到教室只有200米的距离,林琼敏却要跪着走20分钟。
“自从我开始用膝盖走路以来,我的膝盖并没有好转。 皮脱落留下疤痕,结痂脱落,皮又开始脱落。 尤其是夏天,天气太热,膝盖会起水泡,走一步都疼。 它是可怕的。 每隔三四个月,鞋子不耐穿,妈妈就会给我做一双新鞋。”林琼敏回忆道。
2004年,报道了林琼敏十年跪读的经历 ,瞬间引起社会热议。
不少好心人伸出援手,捐款为林琼敏安装假肢。
在林琼敏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刻, 泪水盈眶,仿佛获得了新生。
2005年,22岁的林琼敏顺利考入武汉冶金干部管理学院计算机应用与平面设计专业 .
由于双手残疾,林琼敏的打字速度比同专业的同学慢很多。
但她日夜加倍练习,很快她就 和普通人没有区别。
2008年,林琼敏大学毕业。
幸运的是, 刚出社会,她就在一家网吧找了份兼职。
“我终于可以养活自己了!” 林琼敏很是激动。
没想到,就在她想向父母报告喜讯的时候,家里却传来了噩耗。
“小敏,你爸中风了!”
妈妈的电话让林琼敏感到绝望。 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因长期劳累和不注意身体健康,终于倒下了。
至于母亲,身体越来越差,只能做一些琐碎的家务,连地面都起不来。
另外,林琼敏还有一个弟弟,出生时脑子就被烧坏了,从此智商就异于常人。
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庭,因为各种事件变得更加困难。
就在这时,网吧老板又给了林琼敏一巴掌:“不好意思,有人抢了你的位置。”
突然丢了工作,还要面对急需用钱的家庭,林琼敏真是不知所措。
无奈之下,林琼敏拿出全部积蓄,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钱,在街边开了一家网吧。
林琼敏在经营网吧的同时,也学过电脑或卖过电子设备。
一个月后,我可以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既能养活自己,又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2012年,网吧经营逐渐走上正轨,林琼敏萌生了扩大经营的念头。
她拿出所有积蓄,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规模,盖了二楼,还请爸爸和弟弟帮忙。
谁能想到,2014年的一个漆黑的夜晚,不法分子闯入网吧,砸坏了所有设备。
最终,林琼敏只好停业。
难产
2016年,33岁的林琼敏遇到了陪伴她一生的男人。
三十年过去了,她的父母一直在为林琼敏的婚事操心。
至于林琼敏,她不是不想谈恋爱不想结婚,只是担心自己有瑕疵的身体会被别人嫌弃。
同年3月,林琼敏经亲戚介绍认识了一位名叫袁明亮的男子。
袁明亮与林琼敏同岁,也是新州人。
另外,袁明亮也是残疾人。 他的左眼几乎失明,右手的拇指也缺失。
两人相识后,被对方的坚强和乐观所感染,迅速确立了感情。
2016年11月,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不久,林琼敏怀孕了。
但林琼敏万万没有想到,她怀孕期间所受的苦不亚于前半生。
2017年4月,林琼敏患急性阑尾炎,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能不能不开刀吃药啊,我怕给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
林琼敏表达了她的担忧,她一直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安全还重要,直到医生尽力确保没有危险,林琼敏才勉强同意。
没想到,一波不平,又一波。
林琼敏怀孕5个月时,不慎跌倒差点流产。
另外,b超 显示胎儿是前置胎盘,很容易早产。
“我要顺产,不是剖腹产,一是对我们母子的健康好,二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自己没有工作,没有补贴,老公一个月工资不到3000,能省就省。”
当她 怀孕8个月的时候,林琼敏突然感觉肚子不舒服,难受得像着了火。
为了省钱,林琼敏只能硬着头皮忍着。
直到后来,她尝不到食物的滋味,全身乏力,才 入院检查。
诊断一出来,是胃溃疡!
为了不影响胎儿,林琼敏不能吃药,只能坚持
半个月,林琼敏边吃边吐,边吐边吃, 被折磨。
好在丈夫袁明亮耐心细致,每天做不同的暖胃食物,林琼敏才勉强熬过难关。
2017年8月6日, 林琼敏入院等待分娩。
产科检查结果显示,林琼敏的产道状况良好,可以考虑顺产。
凌晨 8月8日,林琼敏睡得正香的时候,小腹突然传来剧痛
很快,林琼敏被送进了产房。
此时,医生、护士和 助产士已经准备就绪
由于林琼敏的脚不完整,分娩时可能无法用力工作
考虑到这一点,医生建议林琼敏穿假肢
整个生产过程中,林琼敏听从医嘱,双手手腕紧紧勾住手术台扶手,双眼紧盯着医护人员 ,终于生下了一个5.2公斤的健康男胎
“分娩的时候,她没有哭出来。 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坚强的母亲。 妈妈的爱真伟大! ”医生感慨道。
林琼敏夫妇有了孩子后,不得不考虑生计问题。
2019年,林琼敏借钱买了一辆货车送货到 人.
夫妻二人分工默契,一个人送货,一个人拓展客户,很快就赚够了成本。
2021年,林琼敏名下的货车数量将成倍增长,达到100辆之多。
年底,夫妻俩用挣来的钱装修了房子 .
只有被雨淋过的人,才知道为别人撑伞。
林琼敏每年都会向残疾人组织捐款,力所能及的帮助像她这样的残疾人。
林琼敏的身体确实不完整,但她却用这些不完美谱写了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