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中国孩子-尊龙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3-02-27 08:20 作者:孔甲丙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在日本的中国孩子?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1945年,10岁山西男孩被带去日本,40年后男孩成千万富翁回国寻亲,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孔甲丙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日本的中国孩子1
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投降,长达数载的悲壮似是落下了帷幕,然而,也是在此境地之下,一个十岁的山西男孩儿光俊明被带出国,自此以后与祖国相隔,与亲人分别,一直到四十年之后,这个男孩儿长成了一个千万富翁,方才回国寻亲。
战争起,命途多舛
光俊明,出生于晋南农村,五六岁的光景,正是全民抗战,前线最焦急紧张的时候,受诏于政府,也是内心保家卫国的愿望驱使。
光俊明的父亲从军去了,一为弥补兵源的不足,二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但是,光俊明的父亲走的从容,被遗在家的光俊明母子几人的生活愈发难过了。
光俊明一下子失去了顶梁柱,所有的压力一夕之间全部落在了光俊明母亲的身上,这样一个女人,在那个年代里想要过活已然不易,更遑论,她还要抚养膝下的两个孩子。
为了糊口,光俊明的母亲累死累活,却依然撑不起这个家徒四壁的家,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做了一个决定。
那就是将光俊明的妹妹送给别人家当养女,母亲的想法很是简单,只要孩子离开了,至少还能有口饭吃,但是于孩子而言,此举确实过于残忍,光俊明眼睁睁的看着妹妹与母亲二人相拥而泣,再来人要带走妹妹。
妹妹更是哭喊着:“我不走,我不走。”
母亲泪水横流,却仍然坚持:“妈也是为了你呀!去了你还有口饭吃,留下来,咱们都得饿死啊!”
接下来,不管妹妹怎么哀求,母亲即便抽泣不已,却始终不改心意,最终妹妹哭喊着被抱着离开。
妹妹的离去,并没有让这对母子的生活有所好转,纵使做出努力,可是很多时候,有些事情终是抵不过人为。
光俊明的伯父,也许打心里也曾想过接济这孤儿寡母,但是按照彼时的社会,孤儿寡母想要立足,又何尝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论光俊明的母亲如何坚持,这位伯父始终不肯让其死守,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逼迫其改嫁。
“我弟弟也许已经战死了,你再嫁人吧!”
光俊明的母亲最终还是没能捱过世俗的逼迫,带着光俊明开始了“改嫁”的道路,而对于光俊明来说,也许,这才是他人生“悲惨”的开端。
改嫁后的第一任丈夫非但没有给光俊明母子带来安逸的生活,甚至将他们拽入了无尽的深渊之中。
这个继父,住在一孔空荡荡的破窑洞内,累累的债务,困窘的经济状况,典型的一个穷光棍,毫无养活妻儿的能力。
这样战战兢兢的生活还是让一家人走上了逃亡,一天夜里,为了躲债,继父带着家人连夜出逃后以乞讨为生。
一家三口就这么四处流浪了两个月有余,日子困窘不堪,看着儿子在这时间里变的愈发的消瘦,光俊明的母亲终是忍不下去了。
一天,眼瞅着继父不在周遭,光俊明的母亲悄悄地拉过儿子,小声说道:“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结果,妈希望你能够进学校念书,咱们去找学校吧。”
光俊明看着母亲,缓慢而又坚定地点了点头。
于是,母子二人就这么离开了这个被债务缠身的继父,走上了寻找学校的旅程,而“把儿子拉扯成人”的这个念头也成为了光俊明母亲三嫁的原因。
在一个人口众多,约莫着有一万来人口的集镇上,光俊明的母亲嫁给了一个农民,相约结婚之时,这个继父许下承诺:供继子念书。
婚后一开始的时候,继父秉承着自己的承诺,为了光俊明的学业也曾耗过心血,然而好景不长。
过了没多久,继父就后悔了曾经立下的誓言,与之而来的就是继父与母亲时不时的争吵,光俊明的母亲始终坚持要让儿子念书,才能够出人头地。
对此,继父不屑一顾:“念书纯属浪费,种田耕地需要什么文化!”
诸如此类的争吵,时常会在光俊明的眼前上演,夫妻二人之间的矛盾更是愈发深厚,日子看着还在每日过,但是光俊明的母亲,却从来未曾放弃过对儿子学业的坚持,一直以来为着这个愿望努力着。
彼时,在光俊明一家居住的镇子附近,驻扎着一支国民党的革命军,常常会有官兵逛集镇或者买东西。
光俊明的母亲也因此与军中一位姓郭的中尉相识,心内主意既下,光俊明的母亲请郭中尉到了家里,并以好酒好菜殷勤款待。
酒足饭饱之际,光俊明的母亲也阐明了自己的诉求:让儿子上学念书。
未多加考虑,郭中尉应下了这个请求,而于光俊明一家来说,此举却是引起了又一场的争吵,继父得知母亲的做法之后,气愤不已,夫妻二人大吵之后也未能改变母亲的想法。
光俊明终于如愿可以学习了,郭中尉不仅将他送进了驻地附近的小学校,更是给他买了些文化用品,其后,光俊明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俊明”,希望这个孩子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个英俊而又聪明的人。
自此以后,光俊明就跟着部队移动,部队转到哪里,光俊明就跟到哪里,随军生活于光俊明而言并没有多么的痛苦,相反的他收获了许多。
念书的乐趣渐渐被光俊明发掘,他开始学会了朗诵和写字,会唱当时的国歌,这短暂的校园时光里,最让其记忆犹新的还属那次被选为班长的经历。
在部队又一次转移的时候,光俊明进到了一所新的学校,而这也是他所上的第三所学校,在校期间,光俊明被推选为班长。
成为班长的殊荣便是拥有学校唯一的哨子的掌握权,每一次光俊明最为自信和自豪的时候都是他吹响哨子,让同学们迅速集中靠拢的时候。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着,也就在光俊明以为自己以后会一直如此时这般不断转移,不断学习的时候,战争又一次袭来了。
战争不歇,“战俘”不止
1943年,郭中尉所在的27军奉命向南转移,受战争影响,光俊明的学业也暂时中止,被迫随部队一起移动。
多日跋涉,一席人抵达河南省济源县,夜幕低垂,此时渡河危险万分,权宜之下,于大雨中宿营,只等第二日清晨渡河。
高悬着不安的心入睡,第二日渡河之时,命运之神却是没有眷顾这些士兵,如蝗虫一般的日本兵,铺天盖地的袭来。
结果不言而喻,郭中尉等人败了,不论军中人如何抵抗,最终还是无可避免地成为了俘虏,光俊明亦在其中。
身为战俘,便不再拥有自己,不同于昔日跟随军队转移阵地,之后的光俊明仅是作为战俘而不断移动,又何谈尊严?
济源战役之后,由于日军第37师团步兵227部队第七中队于晋南南下,而光俊明被迫随军同行,从此以后,越走越远。
1945年6月,光俊明与日军一起到达了越南西贡,蓄势待发的日本军队早就没有了昔日的猖狂。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告正式接受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于光俊明而言,战争的结束并没有带来喜悦的丰收;因为,这一次,他又一次的成为了战争的俘虏,区别于他中国人的身份,这一次赫然在日军之列。
忐忑不安的光俊明等待着属于他的最终判决,日本军医加地正隆表示愿意领养光俊明,而中国方面也考虑到光俊明举目无亲的处境,对于他的去处未多加坚持。
《少年同伴请愿书》由彼时盟军驻万象第18方面军司令部长官、英军布伦斯基将军和日军佐藤师团的代表下村氏共同签订。
自此,加地正隆领养光俊明一事也算是板上钉钉,加地正隆成为了光俊明的第四个父亲,光俊明的去处也有了定论。
战乱止,思乡不止
上天也许同在垂怜这个身世坎坷的孩子,战争结束的那天,光俊明结束了四处奔波,朝不保夕的日子。
他跟随养父加地正隆一起,去到另外一个国度,开始新的生活,那个养父口中,滔滔不绝赞叹的异国他乡。
“熊本是个很好很好的地方,你一定会适应那里的生活。”
光俊明点了点头,对于未来充满了向往,摆脱了战争,终于可以开始正常的生活,光俊明的内心唏嘘不已。
到达日本之后,确如养父所言,熊本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十分令人向往,而加地正隆一家也对光俊明这个外来者十分要好。
光俊明与母亲心心念念的读书的愿望,在熊本得以实现,1946年11月,光俊明进入当地小学从四年级开始念起。
1949年,进入中学,1955年成功考入熊本商科大学,1959年,毕业以后,光俊明也进入到了神户市的一家贸易公司开始工作。
1969年,34岁的光俊明与同市的一个姑娘情投意合,迈入了婚姻的殿堂,事业、爱情于彼时的光俊明而言,似是全部包揽于掌心。
1986年,光俊明的事业变得愈发好了,在神户经营着一家进出口公司,成为了人人口中赞叹不已的大企业家,身价千万。
一子二女的幸福家庭,常常让人羡慕不已,然,每每夜深人静之时,光俊明总会想起自己的家,远在中国的家,甚至很多次,在睡梦中见到久远的童年往事,总会控制不住地哭喊出声:“妈妈!妈妈!”
“今天我生活的很好,但是,我非常思念在中国的妈妈和妹妹!”
光俊明对家人的思念随着时间日渐浓厚,想要回中国寻找亲人的信念也愈发强烈。
时隔四十载,归国寻故亲
随着中日邦交逐渐好转,“寻亲”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潮流,上世纪80年代,光俊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对亲人的思念。
一番思索之后,他向中国驻日机构提出了申请,要求到山西晋南寻亲,申请一路转达,在中国外交部于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共同考虑之下,批准了光俊明的此番申请。
1986年10月,在离开故土40年之后,光俊明与养父加地正隆一起,抵达山西运城地区,开启了寻亲之旅。
四十年的时间,想要找到一个耄耋的老妇又岂会是件容易的事?
战争之后,更迭数载,人、事、物早就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的变化与转移。
在运城行署外事侨务办公室的支持与配合之下,光俊明终是在运城夏县的某个村子里,见到了一位有着同母亲相似经历的老妇人。
寻亲这么轻易就成功了?答案自是否定的。
光俊明欣喜的走上前与这位老人攀谈一番,随着交流的时间的增长,光俊明心中的失望也愈发浓厚起来。
话题结束,光俊明礼貌地同老人告别,接着,失望的摇了摇头,再次回头看着破旧的村子,长叹了一口气。
身边陪同的人见此,不由得深出几分惋惜,纷纷劝解着光俊明,归国寻亲之旅并不顺利,光俊明却也没有就此放弃。
离开运城之前,光俊明留下了自己的通讯地址,表明自己仍对寻亲抱有希望,并拜托道:如果有消息,可以按照通讯地址进行联系。
抱着浓浓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光俊明离开了山西,离开了中国,回到日本继续过自己的日子。
而对于中国这边来说,光俊明的遭遇也让他们的心中有着无限的感慨,为了能够帮到这个思乡的日本华侨,一篇又一篇书写着光俊明遭遇的文章逐个发表,不负众望,反响很大,来电来信要求认亲者范范。
为保证信息真实,自是要询问一番,可是这些前来要求认亲者,大多都是听到长辈的讲述,称光俊明很像他们家在抗战中失散的亲人;再究其原理,竟是再也拿不出更为有说服力的证据了,看着前来认亲的人,即便手中握有光俊明的地址,还是不敢透露分毫。
于是,光俊明的寻亲之旅自此无果而终,他的遭遇却深深地刻在所有人的心上,总是想着有机会能够为其做些什么。
光俊明晚年时,忆起自己有关的战时记忆,最后选择以诉诸文字的方式,宣告众人,《七岁之俘虏》也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得以出版,自1966年第一版发行之后,书籍畅销,多次出版。
随着书籍的出版,光俊明平稳安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各种电话没日没夜的袭扰光俊明和其家人。
这些电话之中有不少的骚扰电话,日复一日,往后只要电话显示是陌生号码,光俊明一律不接,而这也间接导致了之后日本山西同乡会首任会长李扩建寻而未果。
2018年,李扩建要来了光俊明的相关信息,可是这电话不论怎么打,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李扩建并未就此放弃,他联合在关西的山西乡亲,共同寻找这个“神户的老前辈”,功夫不负有心人,光俊明终于被找到了。
抵达光俊明的家,叩响门板,屋内的人应声前来开门,其为光俊明的夫人,见到前来寻找的众人热情无比;也是此时,大家方才得知了有关光俊明的近况,由于年迈体弱,长时间以来,光俊明大多卧床静养。
只有此刻,在得知来访者身份的时候,卧床静养的他立刻弹坐起来,欣喜地接过礼品,同来访者兴致勃勃地交谈。
话至半酣,临告别之际,光俊明在建议之下,以流利的中文写下了自己心中的美好期盼:“日中友好。”
虽然因为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原因,光俊明的生活几乎被日文、日语所浸满,即使如此,光俊明的中文依然流利。
隔着电话,李扩建向光俊明表达了热忱的问候,双方兴致勃勃地邀约2020年东京奥运会时的相见。
光俊明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亦曾亲眼见到熟悉的人满身血污的躺在自己的面前,离开了故土,离开了亲人,实非不幸。
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光俊明又是十分幸运的那一个,虽历战争,依然存活于世,虽与故土分离,却受加地正隆的照料,平安、幸福地长大。
加地正隆是一名和平人士,不仅将光俊明抚养长大,之后更是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于1992年担任熊本加地医院院长,以及熊本马拉松协会会长。
之后,直到加地正隆离开人世之前,每一年,加地正隆都要出资到中国桂林举办中日中老年马拉松赛。
相逢总是短暂,纵有千言万语,仍是迎来了分别时刻,光俊明站起身,热情地同来访者合影,手中捧着山西的汾酒,喜不自禁。
时间辗转而逝,对于家乡的思念始终缠绕在光俊明的心头,虽然寻亲未果,但是同乡者所给予的热情更是让光俊明感动不已。
2020年,整个世界原本的步伐好像一时之间就被打断了,光俊明一家原本的规划也只能暂时搁置,光俊明时刻忧心着国内的疫情,并努力尽己之能,给祖国,尽一份心力。
本计划于2020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因为疫情的突然到来,不得不改期,到2021年举行,并且整个会场没有观众的出席。
这让原本期盼着可以于奥运会相见的众人,惆怅不已,光俊明更是只能期盼着下一次的相逢与洽谈。
2022年,光俊明一家欢度一堂,受光俊明的影响,一家人对中国始终存在着不一样的感情,每每相聚时刻,光俊明总是会拥着小孙子,不厌其烦的讲述自己的少年时代。
年岁渐长,对于过往的记忆也变的愈发深刻,寻亲未果,一直以来,也成为了光俊明的一个记挂。
也许,等着疫情结束了,他会再次重新踏上山西的土地,再重新试着寻找曾经的亲人,年华已逝,寻亲未果,纵是离去,亦成挂牵。
参考文献:
《流落日本的山西孤儿光俊明——文史月刊》2018年
《在日本神户寻觅山西孤儿光俊明的踪迹——山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2019年
在日本的中国孩子2
前不久,微博用户杜某发布的一条博文引发热议。
有细心网友发现,这张照片实为女孩母亲拍摄,已发布于另一网络平台“小红书”。照片中的中国女孩名叫小楼,照片拍摄地点位于杭州地铁。
网友们纷纷在该条微博下留言指正,但杜某仍拒不更正,且不断发布留言回应。
次日,热心网友到原告母亲的“小红书”账号下留言告知相关情况。随后,小楼母亲分别在微博与小红书平台发文“辟谣”。但杜某依然拒不删除。
小楼及其家人认为,杜某的行为侵害小楼肖像权,故小楼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杜某公开登报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责令被告杜某在《法治日报》登报向原告楼某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10000元、维权费用损失5000元。
裁判要点、争议焦点
一、被告杜某行为是否侵害原告小楼的肖像权
法院认为,被告涉案行为侵害了原告的肖像权。被告发布的涉案微博博文中使用的图片,含有小女孩的清晰面部特征、体貌状态等外部身体形象,通过比对原告提交证据中小楼本人的肖像,以社会一般人的认知标准,能够清楚的确认涉案博文图片中的肖像为本案原告小楼的形象,故原告小楼对该图片再现的肖像享有肖像权。根据民法典规定,侵害自然人肖像权的构成要件为:未经本人同意;实施了利用他人肖像的行为。本案中,原告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人使用原告肖像,应获得原告监护人的同意。被告发布带有原告肖像的图片,但未经原告监护人同意,属于非法使用原告的肖像,被告行为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
二、被告侵害原告肖像权应承担何种民事责任
首先,原告要求被告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依法应获得支持。
本案中,被告未经原告许可使用其肖像,并且对原告肖像进行扭曲,侵害原告的肖像权。儿童相较成年人具有身心不成熟的特点,被告的侵权行为极易对原告身心产生不良影响,故被告的侵权行为损害原告人格权益,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有利于恢复其人格状态的圆满,有利于其未来健康成长,依法应获得支持。
其次,原告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抚慰金、合理维权费用的诉讼请求依法应获得支持。
第一,被告具有主观过错,且无悔改之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如果说被告在发布涉案博文之初误解原告身份,是因其未尽到审慎注意义务,主观上存在过失,那么其发布博文之后,在众多网友留言指出其错谬的情况下,仍拒不更正并不断发布相关留言,此时被告主观上完全具有放任的故意。此后,在原告母亲于多个平台发布辟谣声明的情况下,被告仍拒不删除博文,足以表明其主观故意。
第二,原告为年仅3周岁的儿童,其权利依法应受到特殊保护。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人格权利的侵害,所造成的精神损害后果往往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某些负面影响可能伴随一生。原告对于涉案事件的认知可能尚处于懵懂状态,但该事件在网络中的痕迹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自动被遗忘。当原告慢慢长大后,仍需独立面对该事件可能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故被告的侵权行为对原告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客观存在的,且后果较为严重。综上所述,法院酌情判定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经过岁月的洗练、实践的锻造,在当下愈益焕发出文明的光芒,让我们底气更足、力量更强。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才能让文化大厦巍然耸立。背靠着深厚文化积淀,我们完全有信心以不卑不亢的开阔胸怀对待外来文化,向世界展示更有活力、更加辉煌的文化篇章。
本案中,原告及其家人,包括网络上第一时间指正被告错误言行、提醒协助原告维权的热心网友,在面对被告侵权行为时,都展现出坚定的文化自信,值得肯定和赞扬。被告杜某通过互联网侵害原告肖像权,对其侵权行为应当予以否定性评价。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网络平台不仅要加强平台自治力度,更要有文化担当,强化规范管理,注重优化创新,为文化建设行稳致远,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提供有力支持。
来源: 杭州互联网法院微信公号
在日本的中国孩子3
本文来源公众号:纪人物
1943年,中国革命军27军经过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一万多人成功突围,这场战争损失非常严重,4000多名中国人被日军抓捕。
这些被俘虏的中国军人几乎全部被日军残害,却唯独留下了一个8岁的男孩,并且在日本战败以后将他带回了日本抚养,甚至将他培养成为了日本有名的千万富商,很多人都好奇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这个男孩逃过一劫?
这个男孩叫,本名俊明。
1935年,光俊明出生在晋南的农村,对于去日本之前的记忆,他早已模糊。只是依稀记得,自己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上了战场,从此杳无音讯。家庭的重担落到了母亲一个人身上,她独身一人带着自己和妹妹艰难地活着,无依无靠、四处飘零。
随着家境每况愈下,母亲支撑不了三个人的生活开支,就把妹妹送给别的人家做了养女。再加上光俊明的父亲当兵迟迟未归,众人就劝说他母亲改嫁,嫁给了当地另一位农民。
光俊明也终于如愿以偿地背上书包,走进了学堂。
可是好景不长,第二个继父与光俊明的母亲结婚后不久,就开始反悔,觉得小孩子长大后只不过是种种地,没必要浪费钱去读书。于是,就开始为读书的事与光俊明的母亲争吵。但光俊明的母亲表现得异常坚定,无论第二个继父再怎么和他吵,也改变她让光俊明读书的决心。
一天,光俊明的母亲找到驻军在当地的27军中的郭中尉,请求郭中尉收养光俊明,给他一口饱饭吃。不知是被感动了,还是喜欢这个孩子,郭中尉很痛快地答应收下了光俊明,认他为养子,俊明这个名字就是郭中尉起的。
据光俊明后来的回忆:母亲带着他去27军时,走了很长的崎岖山路,因为穷,母亲光着脚走在路上,就算被玻璃划破了脚,也一句话都没说,将他送到后,母亲忍不住哭了。
郭中尉对光俊明很好,他所在部队每到一地,郭中尉都会把光俊明送到当地的学校学习。
尽管部队一直在奔波、辗转各地,但光俊明还是很快就学会了写字。靠着自己的努力,硬是没落下一点课程,甚至还被全班同学推荐为班长。
他就这样跟着郭中尉走上了行军路,成为了部队的一员。
在日军的步步紧逼下,中山条战役爆发,虽然国民军队集中了大部分精锐力量,却还是被日军所击败。
而郭中尉和光俊明所在的27军是蒋介石部队的精锐力量,不少黄埔出来的士兵都在这里,面对日军强大的压力,27军接到上级通知,前往南部支援。
当时的光俊明还以为这只是跟以前一样的平常转移,但是他没想到,正是这一次的转移,让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此背井离乡四十年,直到后来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
1943年,光俊明所在部队27军途经河南省济源县时,27军遭到了日军第37师团227联队的袭击,牺牲了1371名战士,4853人成为了日军的俘虏,光俊明也未能逃脱。
一直以来日军对待俘虏的手段都是非常的残忍,这次也不例外,当他要走进那个终结他命运的大坑的时候,他的人生开始发生了改变。那个时候的俊明剃了一个光头,再加上一双大眼睛,这些特征都显现出了他还是一个孩子的事实,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日军的一个高桥中队长动了恻隐之心。就在俊明即将终结自己生命的时候,高桥突然把他从队伍里面拉了出去,之后他就一直跟随着高桥,留在他的身边。
俊明向高桥讲述了自己的身世,而高桥也坦言收留俊明的原因则是因为俊明太像自己的弟弟。当时侵华日军队伍中的很多士兵,都是被迫加入这场战役,高桥和他的弟弟也是如此。而高桥的弟弟,早已在淞沪会战中战死。
俊明的出现让高桥想到了自己的弟弟,也这份思念也在阴差阳错中成为了俊明的救命稻草。
于是,光俊明便在日本军营里开始了他俘虏兼孤儿的生活。光俊明是个很能吃苦的人,哪怕之前跟随中国部队经常转校,他也没有落下过自己的课程。在日军的军营里,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下足了力气学习日语。战争的残酷让这个小小的孩童学会了怎样审时度势,为了赢得日军的好感,他经常帮助日军士兵们做事。一段时间后,日军也习惯了他的存在,士兵们也放下敌意,很喜欢这个中国光头小孩。
后来,因为俊明剃着光头,所以很多日本士兵都将他叫做"光俊明",而这个名字也伴随了他的一生。
1945年,光俊明随日军来到了越南西贡,这一仗,光俊明所在的部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不久,日本天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光俊明再一次成为了俘虏。
他被安置在泰国的一个战俘收容所,战俘所的管理人员发现了这个孩子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于是上报上级。因为没有找到光俊明的亲人,光俊明的去留成了问题,这时战俘营的日本军医加地正雄表示愿意抚养这个小孩。为了确保光俊明的安全,盟军还与日本签订了一份《少年同伴请愿书》,加地正雄便成了光俊明的继父。
继父加地正隆的确是个不错的人,不仅在平日间对他多有照顾、给他提供了较为优渥的生活环境,甚至还专门把他送到了学校去深入学习。
得到了学习机会的光俊明,自己也很争气,虽然说年龄上比跟自己同班的同学们都要大上不少,可是他在学习中异常刻苦,很快就跟上了大家的进度,并且慢慢的追上了那些同龄人,也正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努力下,他甚至最终还考进了熊本商科大学。
他在日本的学校里用功读书,不久后进入到了一间当地有名的大学学习,并且以优异的成绩从那里毕业,然后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光俊明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年轻人,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及对工作的认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成为了企业里有名的青年才俊。
在公司打拼到了满意的位置后,俊明的爱情之花也盛开了。34岁时,他与一位叫做范子的女孩结为夫妻。
两人育有一子两女,生活幸福美满。并在岳父的支持下,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80年代的日本经济仅次于美国,光俊明经验丰富,眼光独到,公司得到发展迅猛,他个人的资产很快突破千万,成了人人称道的大企业家。
可是人是有根的。俊明的根在中国,在山西晋南的小村庄里。年龄渐长,俊明对故土,还有母亲与妹妹的思念也丝丝缕缕布满了心头。他开始筹划回国寻亲的事情了。
随着中日两国关系越来越密切,上世纪80年代初,光俊明向我国驻日机构提出了回国探亲的申请,组织在综合考量了他的情况后,批准了他的申请。得知这个好消息后,他极为喜悦。1986年10月,在养父的陪同下,二人一起回到了山西运城,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
只是时隔久远,又经历战争的蹂躏,眼中的家乡和记忆中的家乡全然无法吻合。1987年至1994年,光俊明的寻亲之路几乎已踏遍整个中国,他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在31个省份留下了足迹。
他多次奔波于中日两国,脑海中的记忆永远定格于他参军离家的那一刻,只是始终没有他养母和妹妹的消息。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件事,光俊明还带来了一个日本摄影组,摄影组根据光俊明的故事,拍摄了一部名为《遥远的妈妈》的纪录片。遗憾的是,纪录片的传播也没有帮助光俊明找到母亲。
虽然找不到亲人,光俊明却没有忘掉家乡的父老乡亲,他捐献了很多资金,还帮助当地政府修建学校,让孩子们都能读书。
光俊明是一个因为战争流落日本40年的中国人,他的事业、家庭和地位,全和日本相关,但他并没有忘本,依然记得为家乡做贡献。
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也一直告诉着自己的后代,不可忘了自己是炎黄子孙。
作为归国华侨,他的举措得到了当地部门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卓有成效,看着家乡的点滴变化,在侨胞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焕然一新,身在海外的他得到了宽慰。
后来,光俊明一直为中日和平做着努力,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在国际上有着难以磨灭的功绩与影响力,他渴望和平,希望生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能再也不受战火的摧残。
而为了警醒战争带来的伤害,光俊明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反战的书籍--《七岁之俘虏》(日本以周岁计算,当时他还没有到八周岁)。后来这本书在日本引起小范围的热议,前后经过三次刊印。
2018年,日本山西同乡会和山西侨办的有关工作人员联系到了光俊明,代表山西的老乡来慰问他,虽然没能等来家人的消息,但等来了家乡的故人和美酒美食,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在慰问结束以后,光俊明写了四个字“日中友好”作为回赠,这就是他最大的愿景,希望再没有战争。
直到2022年,年近九旬的光俊明还在执着的向家人讲述着自己在中国寻源的故事,虽然已经垂垂老矣,但光俊明多次表示,如果有机会,还想再次回到中国的土地,他总说,那里才是他的根。